学生试教:历史教学方式的新尝试

2019-08-20 15:10

摘自:《陕西省三原县马额中学》

[摘要]: 学生试教是指根据历史学科的特性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由学生自己完成历史教学的某些任务。它包括学生备课、学生授课、学生布置批改练习三个主要部分。学生试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关键词]: 学生试教、兴趣、自主性

学生试教是指由学生来完成一堂正常课的教学活动。它由学生备课、学生授课、学生布置和批改练习三部分构成。它是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上的一种新的尝试。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证明学生试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一、学生试教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试教具有如下作用:

第一、学生试教有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试教的准备过程中,需要去搜集更为详实的历史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历史的框架更清晰了,能把握住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第二、学生试教有利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的阐述为主。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亦步亦趋地得出一些历史结论,而对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缺乏独立的思维过程。他们很少提出较个性化的观点,习惯于接受已形成的历史结论。而他们自己教课,则需要进行完整的思维整理。在历史知识的整理过程中,会闪现一些令他们疑惑的关键点,这就促使他们不断思索、排疑、整理,最终形成自己独立的、又有理有据的结论和观点。这种思维的整理过程,非常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三、学生试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走上讲台,要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对他们而言非常具有挑战性。他们会热情高昂,积极备课,充分准备,较全面地掌握这节课的内容以及所涉及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同时,他们还要想方设法地提出问题和解决疑难,以应付同学们的质疑,因此学意盎然。而听课的学生因为是同学授课,听得尤其认真,课前也进行充分预习,以便随时提问。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兴趣浓厚。

第四、学生试教锻炼了学生的诸多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首先,锻炼了历史学习的综合分析能力。上台授课是独当一面的事,授课者只有对历史知识进行扎实的掌握、全面的联系、深刻的分析,方能在讲台上游刃有余。在这样的高要求下,学生在磨练中自然地逐步地提高了能力。其次,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学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大量地使用语言。为了上好课,学生会刻意地训练自己的口才,不断加强语言的表达能力。此外,授课还锻炼了学生的板书、解疑、偶发事件的应变等能力。

第五、学生试教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通过试教,学生了解了老师课前课后的辛苦付出,提高了认真听课的自觉性;感受到板书其实是老师思维的精华,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记笔记的意识大大提高了。总的来说,学生纪律的自觉性、学习的自主性明显比以前增强了。

二、学生试教的操作步骤

学生试教一般通过如下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步: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试教小组。一般以 6至8人一组为好。小组的目的是群策群力,共同备课。对他们的要求是:掌握史实,准确掌握并解释概念,理清线索,充分设疑并解决疑难,能将平面纸张上的文字进行立体表述。

第二步:写出详细教案。要求事无巨细均以笔记之,同时做到: (1)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2)标示详略,分清重点和难点,防止面面俱到;(3)设计问题,以渐入主题或延伸主题;(4)明确板书的内容;(5)收集与重要知识点相关的史料、史实、故事;(6)准备一些较典型、能突出重点的习题供检验上课效果之用。

第三步:推荐出一名同学担任授课人。在确定授课人之前,要求先进行演习:给他们提供一个场所进行试教,由小组成员配合完成。再从中推选出表现最佳者为授课者。

第四步:授课者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较充分的准备后,授课同学上台组织 45分钟的教学过程。授课过程基本上包括四步:(1)导人新课(复习导入、故事导入、诗歌导入、时事导入、问题导入等等);(2)讲授新课,要求授课者尽可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地图、表格、史料、幻灯片等等)来完成教学任务;(3)答疑解惑,接受同学们的提问;(4)组织大家完成随堂练习,及时收回批改作业。

第五步:课后批改随堂练习。要求发现问题,逐个纠正,及时反馈,分析错因。

三、在学生试教中教师作用的发挥

学生试教,并不意味教师完全脱离了教学。恰恰相反,教师却要更全方位地向学生展现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原先教师上课,就如同在台上演示一样已生成的产品;而学生试教,教师却要把产品的整个生成过程一丝不苟地展现出来,投入的时间将比原先多得多。在学生试教中,教师要注意做到:

一要以赞许的眼光肯定学生。当学生开始投入备课的繁杂工作中时,他们所涌现的想法、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很幼稚、简单,但教师不能失望。因为这些幼稚、简单的想法正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教师赞许、肯定的鼓励会让他们信心百倍。

二要以积极的态度支持学生。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备课的资料,解决备课中的疑难问题,向他们建议授课的基本方法,给他们提供备课小组活动的场所,介绍一些不同于教材的新观点开拓他们的思路,为他们打印练习题提供方便等。做到有求必应,无求时多询问。

三要以直接的行动参与其中。在学生试教过程中,教师都随堂听课,作为学生的一分子参加。当授课者遇到疑难问题 (往往是同学提的、较突兀的问题)时,及时、适当地举手回答,既解决了问题又节省了时间,还能调动课堂气氛,营造师生间、同学问的和谐氛围。

四要以知识的线索链接学生。当几组学生授完一章后,教师应腾出一节课的时间将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回顾。这样一来可以从理性的高度加以概括,以便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结构;二来可以弥补一些知识漏洞。比如,在世界现代史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这一章中,我们用一节课时间,以一幅图表的形式概括了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使学生对这一章的知识有了概括性的认识。

五要以精神的奖励促进学生。学生的试教各有特色,缺陷也不一而足。但他们对试教投入、执着的精神却是共同的。因此,应多赞许学生的优点,以鼓励、促进他们。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奖项授予学生,如最佳潜力奖、气氛活跃奖、最佳教态奖、最佳创新奖、最佳解惑奖、最佳表达奖、最佳板书奖等等。这些奖项不仅令学生欢欣鼓舞,而且能带动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到试教中来。

四、在学生试教中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一)教师应在学生授课前就把好质量关。

由于缺乏教学应具备的扎实学识,缺乏熟练的教学艺术,缺乏广征博引、发幽阐微的基本内功,学生很容易使教学流于一些表面现象的叙述,而忽略事件发生的内在、根本的因素;容易强调一些细节,而忽略这一阶段在整个社会大坐标中的地位和影响。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的花俏做法,教师应在课前把好学生试教的质量关。

1.在授课小组掌握了基本史实的前提下,通过座谈了解他们掌握的程度,然后对他们进行重点、难点的进一步讲解和分析,引导他们从大方位、高角度去把握史实,从现实意义的角度去联系史实,把他们的认识层次进行提升。比如讲到美国霸权主义一课时,联系中美军机的撞机事件,以及在紧接着召开的联合国人权大会上美国的表现等一系列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时事来回顾历史,就使这节课显得非常生动、流畅、有现实意义。再如,对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和瓦解的分析,就应放到历史长河中去分析其原因和历史经验教训。

2.鼓励授课小组提出自己的创见,但不提倡在课堂上随意发挥。当授课小组成员提出一些不同于课本的观点、想法时,先让他们进行内部讨论,达成共识。然后,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双方进行磋商。最后,商量以何种形式把新观点亮到课堂上,是摆出来让大家直接讨论,还是通过提醒式提问,让大家自己提出该观点。比如,在讲述二战史时,授课小组有人对“东方战线”以及对斯大林在苏德战争初期的表现表示不理解和惊讶。而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教科书和教参都涉及不多。最终,我们将该话题放到全班讨论,他们自己得出了一些结论:①“东方战线”是二战全面爆发后苏联为了防范德国而建立的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安全防护体系网。②“东方战线”是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建立的,是与德国划分东欧的势力范围的表现。③“东方战线”并没有发挥其预期的作用。④二战后,苏联没有把“东方战线”中的一些地区和国家还其原来面貌,这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大国霸权主义的表现。⑤苏联建立“东方战线”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有关。⑥苏德战场上苏联的最初失利,与斯大林的个人因素有关,也与当时苏联军事思想的落后有关。

3.教师应促使授课小组准备好课堂练习,检查知识点的落实情况。练习可以运用各类题型,要求精简并能突出重点和难点。

(二)教师应让其他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工作。

学生上课,联系面较小,语速快,表达不够确切,有时还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事先不做充分的预习,听课的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茫无所知的现象。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事先预习,并准备好问题向授课者提问。向授课者质疑,是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既调动了预习者的积极性,又促进了授课小组的备课主动性,还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进一步激发思维的创新。

(三)教师应给授课小组较充足的准备时间。

在参加者主动报名后,即可自选章节,确定授课内容。教师应给授课小组比较充裕的备课时间。在授课前一星期,应在授课小组内部开展试教,确定授课者。另外,教师要帮助授课者强化一些基本的教学素质,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师应随堂听课,及时捕捉漏洞,反馈问题。

尽管授课者已精心准备,课前反复演示,但仍避免不了授课中出现问题:口误、笔误、表达错误、学生回答错误没有及时指出等等。这都需要教师敏锐捕捉,以避免出现误导。因此,在出现错误时,在没有其他同学发觉、提问的情况下,教师可举手发言,及时纠正错误。